102年4月5日(星期五)
Day9:Mestre→聖馬可廣場→學院橋→吃墨魚麵Taverna San Trovaso→羅馬廣場→聖馬可廣場→雷雅多橋→羅馬廣場→Mestre
今天是個下雨天,氣溫很低,我們把原本的彩色島行程改到明天,今天就把時間留給威尼斯本島,正好可以去逛逛精品店,買買紀念品。一樣是搭2號公車、1號船,船程中就發現今天的水位比較高,有一些房子旁的階梯都泡在水裡了,到了聖馬可廣場,停靠的貢多拉,竟然已經跟岸一樣高,應該是遇到漲潮了。
貢多拉已經跟我站的地面一樣高了
一個浪打來,激起水花。
撐著傘頂著風很不方便,正想要到教堂裡走走,遠遠看到有人搬著鐵架跟板子,正在架高臨時的人行通道(昨天在聖馬可廣場看到的,並不是排給人休息的座椅,百思不得其解的東西,今天得到解答)。原來是廣場淹水了,大概是今天下雨又遇到漲潮,水排不出去,而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地勢最低的地方,之前就曾經看過網友的照片,也是遇到廣場淹水,沒想到我們運氣也這麼好,一大早就遇水,肯定會發的。
有人拖著行李箱涉水而過
本來想要躲進聖馬可教堂裡,但是到處都淹水,找不到過去的路,而且大家都跟我們一樣,想進教堂躲雨,所以大排長龍。我們放棄這個點,先循著廣場周邊的拱廊,打算繞過廣場到商店街逛逛。可是沒想到走到廣場對面發現一樣淹水了,無法穿過去,只好又折回教堂這邊再往商店街前進。
廣場中已經架起一條臨時的人行步道
我們循著廣場周邊的拱廊,想要繞到商店街去。
照片左側有工作人員奮力推著鐵架跟木板。
人群就順著這高架的步道前進
有名的花神咖啡(佛羅里恩咖啡Florian)
在拱廊裡發現了警察局
進去裡面瞧瞧,只有一間小小的辦公室,但這棟建築有一個大大的中庭,那個裂掉的浮雕感覺應該也很有歷史。
走到廣場的底部,整個廣場都是水,沒有幾個人。
廣場上有少數幾個人,因為他們有備而來,自備雨鞋~~
好聰明啊,就可以穿梭自如。
折回教堂周邊,大排長龍讓我們放棄進去的念頭。
好不容易終於走到商店街了,不過時間尚早,很多店還沒開張,就看看玻璃櫥窗裡的展示品,還好上面都有標價,可以先盤算盤算。我們想往學院橋的方向走,但看了地圖繞來繞去又迷路了,後來發現在轉角的牆上會有黃色的牌子標示,可以循著牌示跟箭頭前進。不過在威尼斯的小巷裡鑽來鑽去並不無聊,可以發現好風景,還挺好玩的,到威尼斯就盡情享受"迷路"&"發現"的樂趣吧。
終於找到商店街了,就好好的逛一下吧。
威尼斯處處是這樣的小運河,都有好風景。
小廣場中立著不知名的雕像,下方寫著Manin。
在威尼斯處處可見的飛獅雕像
威尼斯運河多、橋也多,光一段距離就有兩座橋,左邊那座橋是來往要道。
我跑到右邊的那座橋上去拍左邊那座橋,行人絡繹不絕。
右邊的小橋是通往這樣的小路,威尼斯也處處都是這樣的小巷子。
一樓的窗外有這樣的防盜裝置。
雖然下著雨,還是有很多人撐著傘搭貢多拉。
奇怪~~怎麼又是歪歪的鐘樓~~這又不是比薩斜塔。
威尼斯建築的特色之一~火焰哥德式的窗戶。
隨意拍~建築物上的浮雕
闖進一個像是公共空間的地方,有一個中庭,據老江推測是政府單位。
這個有徽章圖案的不知道是什麼
突出來綠色的管狀物應該是排水管
這人是Niccolò Tommaseo,應該是義大利的名人。
順著指標走,找到學院橋了。
這學院橋也是挺有來頭的,它是威尼斯橫跨大運河的三座橋之一,是木造的,以下查了維基百科的資料:
學院橋(義大利語:Ponte dell'Accademia)是義大利威尼斯的3座橫跨大運河的橋樑之一,位於大運河南部的尾端。學院橋直到1854年才建造完成,原本是由鋼所構成的,不過在被破壞之後,學院橋在1930年代被重建成一座木橋。後來這座重建的學院橋因為結構不穩,所以在1985年再度被重建。
在學院橋上看運河景觀,照片左邊就是水上巴士,正駛離學院橋站。
學院橋上的鎖,歐洲好多橋都有這些鎖,大概是情人要把彼此鎖住,愛情可以長久的意思吧。
往另一側拍,遠處的教堂是安康聖母教堂。